《四川蚕业》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民国时期四川县级通俗图书馆发展研究 ——以

 
来源:四川蚕业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1
 

通俗图书馆在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史上独树一帜,虽然存在时间不长,但在开启民智、传播知识、普及教育等方面影响深远,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学界对通俗图书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较为发达的省级图书馆,而对西南地区县级通俗图书馆的关注较少。本文选取四川省营山县晋康图书馆作为县级通俗图书馆的微观个案研究,从而丰富我们对四川县级及其他省份和其他城市的通俗图书馆的认识和理解,深化我们对近代图书馆事业变革和发展的宏观认识和理解。

1 晋康图书馆的创办缘由

民国初期四川长年混战,各路军阀将各自势力范围内军、政、财、文等大权集于一身[1],不仅在政治上、军事上激烈相争,而且对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极为重视,在各自防区内大力推进地方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例如,刘湘创办了重庆大学,刘文采大办地方教育,杨森委派卢作孚创办四川通俗教育图书馆等。整体来看,虽然当时四川政局混乱,民不聊生,但是在军阀的支持下,各县文化事业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尤其是通俗图书馆的发展可谓独树一帜,二十年代相继建立了二十余个县级通俗图书馆,1926年由军阀邓锡侯在其故乡创办的营山县晋康图书馆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通俗图书馆。晋康图书馆在成立之初就引起了当地社会传统文化界、教育界以及媒体界的广泛关注,当时作为光耀四川传统文化群体“五老七贤”之一的方旭特地为晋康图书馆作记,原文如下[1]:

营山山邑也,而人文蔚起,且多好学之士。昔牧蓬州,设阅览报室于周子镇。其地距营二十余里,又营山人赴郡之道。凡来阅者司书录其名籍,则营山人为多。是以知其好学,又以知其贫不能购书者之多也。余力薄,所购百之十一。欲廓焉,则无资。诵少陵广厦之诗,慨然有志而为未逮也。夫自古能读书之通儒,必游上国,至大都会。若王充观洛阳市肆所卖之书而著论衡,虽其记忆过人,而实得力于图书荟萃之地。营山山邑也,荟萃岂易言哉!邓晋康将军营山寒士之好学者也。既以武功位通显,不忘其初,爱其乡里,乃出巨资购万卷,筑馆于邑之东城。楼三重,中庋图书,下为阅览室,上悬巨钟以代刻漏,隙地作体育场、讲演室,缭以周垣。编植佳树。宏恺庄雅为一城之胜。既成,营人乐之,思其不朽,题曰:“晋康图书馆”。以余旧提学使,来相告语,请为志。喜之文。余尝重九登太蓬绝顶,访李特读书台,川通明洞,临绝壑,抚危栏,俯视群峰,挺秀竟爽,佳气郁葱,钟孕峻伟,一览旷怡。岁阅二纪,山川城郭常在心目间。何幸垂髦之年,向者未逮之志,竟得乐观其成,而为之记也。然而无穷之意,冀望又自此始矣。

2 发展历程

2.1 初创阶段(1926—1928年)

晋康图书馆设址在营山县东大街,总面积约八百平方米,藏书量在三万册左右。馆舍正中有两楼一底砖木结构,主楼一栋,底楼供阅览、借书在一楼、二楼用于藏书。主楼顶建钟楼,内悬国民革命军二十八军造币厂给晋康图书馆成立作贺礼的铜钟一口,作为全城报时之用。主楼左后侧,有附属建筑一楼一底穿斗楼房,共十二间,下为游艺室,上为生活区。紧连又有穿斗结构板壁平房三间,作休息室,内设乒乓台、象棋等,供读者休息娱乐之用。主楼后侧有草坪一方,砖砌方形纪念亭一座。由此可见,晋康图书馆在当地可谓规模宏大,设施多样,藏书丰富,首次为营山县民众提供了一个可供免费学习的最佳场所。在建馆初期,晋康图书馆馆长任职由穆耀枢向邓锡侯推荐,由邓锡侯任命。第一任馆长熊定安,成都人,任职三年,在图书馆事业发展上并无多大建树。第二任馆长张鹏飞,青年会巡回书报社成员,由熊定安推荐,但因家庭负担较重,馆长月薪较低,故任职三日即挂冠而去。整体来看,1926年至1928年是晋康图书馆的初创阶段,由于经费以及个人原因,馆长无心图书馆的发展,导致晋康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停滞不前。

2.2 全盛时期(1928—1934年)

1928年,钟发骏担任晋康图书馆第三任馆长,由此开启了晋康图书馆的全盛时期。钟发骏系成都青年会英文专修学校毕业,1928年赴暑期图书讲习会,由该会推荐出任晋康图书馆第三任馆长。钟发骏虽然并非图书馆专业出身,但是年轻有为,积极肯干,在几年时间内就将晋康图书馆办得风生水起,充分发挥了通俗图书馆重要的社会教育作用,引领了当地社会的新风气。他因管理有方,服务创新,成绩卓越,被收入《中国图书馆名人录》中,为四川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晋康图书馆在他的带领下快速发展,各方面业务全面开展,成为当时四川县级通俗图书馆的标杆。

2.3 衰退阶段(1934—解放初)

1934年钟发骏离任晋康图书馆以后,因人事调动频繁,后继馆长疏于管理,图书馆业务开展每况愈下。尤以1943年下半年,营中校长方维祺,欲开校内图书展览,将馆内大部古典文学、馆藏精粹借校展出,1944年正月初三夜该校失火,所借图书全被焚毁,自此晋康图书馆进入衰退时期。解放初期,晋康图书馆撤销,设图书室,隶属文化馆。

3 发展因素分析

3.1 资金来源

图书馆的发展离不开经费的支持。1915年,《图书馆规程》指出:“公立图书馆之经费,应于会计年度开始之前,由主管公署列入预算,具报于教育部。”同时公布的《通俗图书馆规程》基本参照上述相关规定执行[2]。晋康图书馆最初由邓锡侯捐资而建。所添置、选购的新书,都造具登记册连同发票书籍,由邓锡侯审批,军部支付,也偶有在营山邓锡侯地租收入中支付的。抗日战争时期,邓锡侯被任为二十二集团军总司令、川康绥靖公署主任,兼四川省主席之后,晋康图书馆经费开支改由省教育厅在教育经费内支付。如果不是军阀邓锡侯的长期支持,晋康图书馆在战火连绵不断的四川未必能持续发展下去。

3.2 读者服务

(1)借阅情况。通俗图书馆为广开民智所设,藏书以通俗易懂、适合大众阅读的书籍为主。晋康图书馆总藏书量约三万册左右,大部分是文史类图书和小说,此外还有近千册儿童图书。开馆初期,借阅者一年不到200人,钟发骏担任第三任馆长后,全年阅览者达11万人次[3]。根据1931年、1932年阅览人数的调查情况来看,虽然晋康图书馆地处偏远的一个小县城,但是读者数量十分可观(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读者到馆取书回家者的人数呈上升趋势,借出图书馆的书籍数量也较多。不到两年的时间,晋康图书馆的总借阅册数从1931年1月的455册增加到1932年5月的1 305册,增长了近3倍。固定阅户的人数也增长了近3倍。究其原因,主要与馆长钟发骏的精心管理密不可分。他极为重视图书馆的宣传工作,不但定期编印《营山晋康图书馆季刊》,大力推荐新书、报道馆内外读书动态,并且还经常将报纸、画报张贴在馆外墙上,使读者了解馆藏动态,唤起普通大众的求知欲,吸引更多的民众走进晋康图书馆。晋康图书馆除了把书借给普通民众阅读,还把图书报刊借给监狱犯人阅读。据民国二十一年《营山晋康图书馆季刊》第五期记载:“此间黄典狱官济博,近因监中囚人九十余名,识字者不下半数,与本馆接洽借去图书报章二十余册,以供犯人阅读。”[3]由此可见,晋康图书馆虽然只是营山县一个小小的通俗图书馆,但是正因为它的存在,才使全社会各阶层的民众都得到了平等的求知和学习的机会,保障了每个普通民众都拥有平等的阅读权利,真正做到书尽其用,在当地逐渐形成良好的文化学习氛围,对民众的学习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表1 民国二十年、民国二十一年晋康图书馆借阅统计表年份民国二十年(1931年)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开馆日数28日23日30日30日31日到馆阅览常识牌画板报及报章杂志图画书籍人数人人人人人到馆取书回家者(即固定阅户)人数289人(户)218人(户)542人(户)426人(户)714人(户)借出图书馆书之类别册数册数册数册数册数普通图书44册43册44册67册160册哲学24册16册23册20册36册教育0册10册22册4册9册社会科学44册4册22册37册47册自然科学24册2册15册20册29册实用科学13册2册38册30册74册美术35册24册37册53册91册语言5册6册7册16册34册文学26册81册199册177册339册史地47册51册38册56册110册传记11册6册23册27册49册小说182册147册174册238册327册借出总数455册392册642册745册1305册儿童阅览室人数456人374人382人395人412人本月份共有阅户1306家1323家1371家1417家1455家

(2)创办《营山晋康图书馆季刊》。晋康图书馆虽然是一个小小的县级通俗图书馆,但是馆长钟发骏不遗余力地创办了《营山晋康图书馆季刊》,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为读者服务,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向读者推介新书。不仅介绍一般书籍,还着力推介国外很多生理健康的著作以及实践性较强的书籍,不仅有利于开阔普通大众的视野,而且为读者提供丰富的生活常识教育,为民众获取新知识提供了重要途径。第二,为读者提供沟通反馈的渠道。《营山晋康图书馆季刊》刊登“本馆消息”“赔偿表”“阅览统计表”“启事”等,一方面有利于读者熟知图书馆的工作动态,同时也可以对读者的不良行为进行监督控制,还可以随时根据读者的反馈情况及时与读者进行沟通交流,改进工作,为读者提供满意的服务。有一篇文章《从阅览人来》:“有一位女阅览人告诉我说:‘我始初不懂你们为什么要拿二指拇在地上东划西划的,后来才知道是数笔画多寡。我有些朋友还以为你们在划符呢!’本馆利用号码的时候不少,这十个号码本馆使用尤多。一切秩序全依赖之。有一位阅览人对我说:‘我真佩服你们利用号码的本领,书名以号码代替,借书人以号码代替,月日以号码代替,而无不井井有条,一检而得。’”[3]从这段话可以看出,读者最先并不知道图书馆的排号方法,误以为在划符,而后与馆长及时沟通,得知是运用最先进的排号方法,消除了误解,既让读者了解到图书管理的新方法,提高读者的查询效率,同时也有利于图书馆业务的开展。由此可见,《营山晋康图书馆季刊》不仅给予读者一个交流反馈的空间,图书馆工作人员也在日常生活中和读者打成一片,使晋康图书馆不是一个冰冷的仅仅提供阅览学习的图书馆,而是一个充满温暖和友爱的图书馆。第三,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教育。以教导民众爱惜图书为例,作者以拟人的方式发文《书的说话》,生动形象地向读者展示了具体应该从哪些方面做到爱惜图书,原文如下:

1、请勿要用龌龊的手摸我。2、勿使我被日光晒着,雨点淋着,我是同小孩子一样,那些是容易使我受病的。3、请勿用毛笔铅笔钢笔在我的身上写字或作各种符号。4、勿要将我的身体来垫你的手臂。5、展开我的时候,切莫将我覆置墙上。恐怕人家这样待你,你也是不愿意受的。6、你读我未完而停止的时候,可用书签夹在我的身上(就是停止的篇页上)以为标记,切不可将我折角。7、请时刻保持我的清洁,因为我等你读完之后,还要去见许多别的人呢[3]。

(3)多元服务的公共空间。社会教育在二十世纪初形成一种社会思潮,有教育人士认为可以把图书馆办成一种“活的教育中心”,要想方设法用图书来满足人们的需要,“不管这人需要的是什么,职业的需要也好,文化的需要也好,娱乐的需要也好,教育的需要也好。建筑于新观念上的图书馆,主要突出人们需要之所在而满足之”[4]。晋康图书馆在馆舍设计上体现了这一新理念。除了一般图书馆所设的藏书、阅览室外,晋康图书馆还专设游艺室数间,为民众提供休息娱乐的活动场所,吸引民众到图书馆来。曾有人这样描述到:“乒乓室内备乒乓台与球拍,乒乓室是青少年的角逐场地,象棋室内有象棋、桌椅,为老人们消闲的高尚娱乐,还有音乐室,内有风琴,只要你爱好,就可以随意畅弹。有的人兴致来时,召集来玩的小朋友,教他们唱上一支儿歌,那琴声伴着咿呀童音,却也令人心旷神怡。”[5]晋康图书馆在一定程度上还充当着引领社会新风气的角色。有人这样描述到:“当时营山的竹林茶园,是官商显贵糜集的胜地,那儿只有酒肉胭脂和大烟豪赌的浓臭,唯独是这小小的图书馆,虽多布衣出入,却飘逸着不绝如缕的翰墨浓香,保存了几份文化空气。”[5]这些都从侧面反映了晋康图书馆不仅仅是学习的空间,而且通过改善图书馆的环境满足各层次民众不同的需求并提供周到的服务,努力营造吸引和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环境和氛围,使民众获得精神的陶冶,进而培育良好的习惯和品格,充分发挥通俗图书馆进行社会教育的良好作用。

3.3 建章立制,促进通俗图书馆的规范和发展

晋康图书馆作为通俗图书馆,非常重视建立各种规章制度使图书馆的管理有章可循,同时也让读者养成按制度借阅图书的好习惯,为图书馆健康有序地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以借阅规则为例:“凡本城住居人士,欲借阅本馆图书者,必须填就书名、觅人介绍盖章负责,经本馆查无错误,即欢迎借书。至旅营各界与本县各场人士及本城人士不愿寻觅介绍人负责借书者,须缴保证金大洋一元,于不看书时见条退还之。借书人至馆借书无论系申明续借或还其一续借其一,均须将所借图书完全携至馆中登记清楚后方能再借。借书人如因故不能还者,介绍人有责催收或赔偿。整部图书借书人遗失其中之一者,应请照全部价值赔偿。”[6]对读者借书逾期不还,除定期派人持条催还外,还对这种现象给予抨击。例如“借书人到馆借书,往往显得十分忙迫的样子,尤其是多人挤借的时候,几乎使馆员应付不灵,难予措手,但两星期一过,等我们差人持条催收时,却推缓几日,再缓几日,大有千呼万唤不归来之概。对丢失图书者,坚持赔偿规约并将赔偿人具册公布其姓名以及丢失图书名称、编号和赔偿价值、赔偿日期”[6]。

综上所述,四川营山县地处西南一隅,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个可供普通民众学习的图书馆,在晋康图书馆出现之前,当地好学之人需徒步到距离营山县二十余里的一个镇上的阅览报室学习。晋康图书馆的建立,不仅对营山县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开创先河之功,而且对地方基层社会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首先,作为通俗图书馆来说,最大的特点就是普及社会教育,为民众提供免费的阅览服务。晋康图书馆不仅为一般普通民众提供服务,而且还为在监狱的犯人提供服务,这从侧面说明了晋康图书馆从根本上保障了每个普通民众都拥有平等的阅读权利,这点是难能可贵的。其次,晋康图书馆所发挥的功能已经不单单是一个图书馆了,除了阅览、借书、学习以外,它已经从多个维度深入渗透到民众的日常生活中,例如民众的休闲娱乐,陶冶情操;抗日时期为民众躲避灾难提供场所,充当保护进步青年的庇护所等等。最后,营山县晋康图书馆在邓锡侯的大力支持下兴建并发展,特别是在第三任馆长钟发骏的带领下对图书馆进行规范化管理,建章立制,并在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上都有所创新和突破,充分发挥了晋康图书馆的最大效能,对唤起当地民众的求知欲,引导民众的阅读兴趣,转变民众的读书习惯以及接受新思想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当时整个四川县级通俗图书馆中具有标杆性作用。

4 民国时期西南地区县级通俗图书馆发展的特点

4.1 军阀支持为主

从大环境来看,当时全国通俗图书馆的建设正蓬勃发展,中央政府推行通俗图书馆建设对于四川军阀的地方治理无害,因此他们会乐于跟进。从地方层面来看,四川军阀也可以通过支持通俗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表明自己还是服从于当时的中央政府,以此来获得统治的合法性。从个人层面来说,军阀邓锡侯通过发展通俗图书馆事业,既能彰显个人功德,赢取民心,同时也有助于通过地方的文化建设来巩固对地方区域的统治。因此,可以说当时整个四川的通俗图书馆基本都是在四川军阀的推动下建立起来。

4.2 先进的服务理念

“某种意义上,我国通俗图书馆的发展,促进了20年代新图书馆运动的形成,我国国民的新图书馆意识和对旧藏书楼观念的突破,都应肇源于通俗图书馆的普及”[7]。民国时期,通俗图书馆广受大众欢迎的原因之一就是以大众的社会教育为主,切实满足民众需求。为了吸引民众到图书馆,四川县级通俗图书馆在宣传方面可谓不遗余力。比如在报纸上登载文章进行宣传,在图书馆内张贴图书馆规则、新书通告等,创办馆刊公布图书馆工作的具体情况,以及利用演讲会宣传图书馆的功能等。除了满足一般民众的需求,通俗图书馆还尤其注重儿童阅读,部分通俗图书馆专设儿童阅览室。同时,在馆址选择上也尽量方便民众利用图书,如街道、公园等地设立通俗图书馆,并以免费阅读的方式吸引普通大众。为了能最大程度地做到书尽其用,安县图书馆就在城关设立流动书箱,流动于城区各学校,以供师生阅读。

4.3 缺乏政策保障

民国时期,不但国家政府颁布了《图书馆规程》《通俗图书馆规程》等发展社会教育的主要规程,而且一些省份也参考这些规程制定了相应的通俗图书馆的规章制度,使县级通俗图书馆事业发展有章可循。例如,《江苏省各县立图书馆组织暂行规程》《河北省各县通俗图书馆、民众阅报事务所、通俗讲演所主任任免及待遇暂行规程》《湖北各县市通俗图书馆规程》《湖南通俗图书馆暂行条例》等。从全国图书馆发展状况来看,山东、江苏、浙江、福建等省一直都是发展较好的地区,图书馆规模比较可观,藏书量较大,规章制度管理也比较规范,中部地区的湖北、河南等地在民国居于中上水平,西南地区基层图书馆的发展相对落后。晋康图书馆以及四川诸多县级通俗图书馆虽然有所发展,但最终走向衰亡,这与四川并没有出台有关通俗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密切相关,导致通俗图书馆的馆藏、组织、人事、馆长任职等没有一定的标准可循,诚如著名图书馆学专家毛坤在调查四川省图书馆事业发展情况后在调查报告中谈到:“自民元以后,川省各县,皆有县立图书馆之设置,多藏四部旧书,然藏度之意多,而公开阅览之意少。民国十年之后,提倡马路,建立公园,教育学术亦日趋进展,各县多有通俗图书馆之设立,多备各类新书,流通阅览,倍于昔时……川省图书馆与全国各省比较,尚称发达,然可云量之发达,而非质之发达也。其原因一半由于提倡之人,此去彼来,宗旨未能一定,曝寒之间,无从进展;一半由于缺乏人才,办理不当,因而阻滞之故也。”[8]

[1] 政协营山县文史资料委员会.营山文史资料(第16辑)[M].政协营山县文史资料委员会出版,1988:32-36.

[2] 吴澍时.民国时期基层图书馆研究[M].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109.

[3] 王志庚,顾烨青.近代著名图书馆馆刊荟萃四编(第12册)[M].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231-236.

[4] 洪 港.民国初期巡回书库与成人教育探析[J].成人教育,2010(10):15.

[5] 营山县县志编纂委员会.营山县志[M].四川辞书出版社,1989:725.

[6] 营山晋康图书馆季刊[J].1932(1):14-20.

[7] 谢灼华.论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图书馆[J].大学图书馆学报.1996(6):22.

[8] 毛 坤.调查四川省图书馆报告[J].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1932(3):6.


文章来源:四川蚕业 网址: http://sccy.400nongye.com/lunwen/itemid-46026.shtml


上一篇: 四川省非中心城市居民休闲体育运动行为的年龄
下一篇: 蚕蜂与野生动物保护论文_桑属植物叶绿体PsbA基因序列与进化分析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四川蚕业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